我的法官心路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13日 | ||
法官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法官肩负着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着神圣的使命,一纸裁判关乎当事人的命运,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官的神圣不在于落下法槌那一刻庄严的场景,而是在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产生的是一个公平正义的裁判。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老家一个邻居去内蒙古跑运输的时候出了车祸,花了十几万的医药费之后扔下刚满周岁的孩子和家人离世了,邻居家的大爷大娘都是没有什么文化和知识的农民,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儿子去世后,大爷大娘家的天就像塌了一样,不只是欠下的十多万医疗费,还有一岁多嗷嗷待哺的小孙子。幸而在外工作的一个亲戚找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律师,这个律师先是领着大爷一家人和交通肇事方打了一场交通事故的官司为一家人争取了医疗费等赔偿,接着又起诉了哥哥工作的运输公司为大爷一家人争取了工伤赔偿。虽然大爷一家经历了失去家人的不幸,但是在律师的帮助下至少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从那时的我就暗下决心:我也要学习法律,将来做一名律师,既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有不错的收入。后来我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了法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我先在省内一所知名的专业律师事务所为几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提供法律服务,后来为了照顾家人我又回到潍坊在一家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工作,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虽然我没有接过什么大案要案,但是我认真的工作态度还是得到了顾问单位的认可,办理的几件劳动仲裁和民事案件也得到了仲裁员和法官的赞赏。但是,在律所工作的时间越久,为当事人代理的案件越多,我越觉得律师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从事法律工作的初衷,但是离我学法律的本意却远。学习法律,不只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要为法护航,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地位,促进国家法治的进步和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报考了法院公务员,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 我怀着对法律的崇尚,对法官职业的向往、对人民的挚爱,对党和国家的真诚,踏进了法院大门,从那一刻起,一种使命感、神圣感油然而生,庄严的国徽和神圣的法徽告诉我,我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职责。人民法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法治的进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法槌的一起一落,就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或散或和;法官的一个判决就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顺利进行经营;法官的一次执行可能关系到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工资能否要回。 和律师的高收入、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相比,法官从事的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有其严肃、自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在大家的眼里,法官是威严和法律的象征,但是在刚进入法院不久的我眼里,法官是这样一群人:在工作上,他们是扎根基层,默默奋战在审判工作一线,为了点滴公正,不惜踏着风尘,走过田间地头,走过乡村院落的基层法庭的法官,他们是为了能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苦口婆心给当事人做调解工作而忘了下班的法官,他们是为了顺利执行案件,周六周日加班工作的执行法官,他们是为了顺利送达法律文书,在农忙时起的比忙着春种秋收的农民还早的法官;在生活中,他们是中午在办公室午休时还伏案准备晚上辅导孩子功课的爸爸,是晚上熬夜照顾家中住院老人白天照样开庭审案写判决的妈妈。这一切都诠释着人民法官的职责: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也是支撑着法官们坚守基层审判工作的信念。 在我的身边,青州法院的法官是这样的:张国鹏法官,曾经在地处山区的庙子法庭工作了十几年,扎根山区基层多年,创造的是多年近千件所办案件无一发回或改判,无一上访、申诉,取得了“零错案、零投诉、零信访”的好成绩,被当地群众誉为大山里的好法官。现在的张法官与民三庭的四位法官同事每年仍然审结近两千件交通事故案件,两千件案件是什么概念呢,除去节假日,相当于每个人法官平均每天至少要审两到三个案件。钟山,民一庭法官,法院工作十几年,他总结出的“调解的艺术—调解工作五步法”在审判工作中不知挽回了多少濒临破碎的家庭,不知调解结案了多少案件,使对簿公堂的当事人握手言和,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徐宁,年轻的刑事审判庭女法官,个头不高人又瘦弱的她,每年审结刑事案件两百多件,不要小看这个数字,一个刑事案件从阅卷、手续送达、看守所询问调查、制作庭审提纲到开庭、写判决,每个案件的审结都是心血凝结出的果实,每年二百多件案件的审判,不知花费了这位还要照顾年幼孩子的年轻妈妈多少心血和精力呢。像他们这样的法官,我们法院还有很多。他们既是我亲爱的同事更是我敬重师长。 工作到现在,看着身边法官,我逐渐感受到,没有休闲与安逸,只有紧张与忙碌,法官太累了;没有高薪和奢侈,只有工薪和简朴,法官太苦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辛苦的为当事人定纷止争,换来的却是有些无理当事人的上访告状,法官太难了……渐渐地,法官身上神圣的光环模糊了……但从身边每位法官那一次又一次顶风冒雨,满面尘灰的送达;一次又一次通宵达旦、耗费心力的赶写判决;一次又一次千方百计、苦口婆心的主持调解:一次又一次在当事人握手言和后露出的欣慰笑容……我逐渐明白,守护正义,播撒温暖,需要的更多的是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作为一名新进法院的即将走上审判工作的年轻法官,我经常向院里其他法官请教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法官,大家都说法官办案就是良心活,有良心才能办好案件。正如他们所说,办案凭的是良心,品质低劣的人,虽然能够办案,但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肯定是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他以理想为支柱,以道德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追求。我要向张国鹏、钟山、徐宁这些身边的法官学习,争取成为宋鱼水、詹红荔那样的优秀法官。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审判业务岗位的青年法官的一员,我们要秉持法治理念,传递公平与正义的火炬,将手中的审判事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力用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持心如衡,以公为平,为国家的法治进步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张聪莹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