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闲忆裁判文书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1月06日

  1995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青州法院,第二年,我就去了弥河法庭。那个时候,法庭的条件跟现在没法比。不过,在法庭工作期间,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哪起案子,而是裁判文书的制作过程。

  跟在法院机关不同,在乡镇法庭制作一份裁判文书是相当麻烦的,也可以说是一个体力活。在那时,法庭还没有电脑,裁判文书需要自己手写,写完之后再骑着摩托车跑到法院找分管领导审批,等审批完了,再去油印。当时,全院只有一部手动打印机,打字员需要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排版,再去隔壁的房间用油墨印刷。因为全院的裁判文书都要通过这里印刷,所以,各庭的人经常需要排队,而且就算排队当天也不一定能印出来;后来实在等不及了,就学着自己动手印刷,刚开始印的不清不楚,后来才慢慢熟练了。等文书印好了,再拿到去办公室盖章,这样,一份裁判文书才算是制作完成。后来,院里购进了一台电脑打字机,打字员是省劲了,但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是需要手写,还是需要去院里审批、印刷、盖章,然后再带回法庭。

  除了制作,送达文书也是个体力活,因为不少被告拒绝到法庭领取判决书,所以我们不得不上门送达。那时的农村道路大都是很窄的土路,尤其是我在西南山区的庙子法庭工作时,车子只能走到村头,剩下的路需要自己走,走山路、过溪流是常有的事。为了能一次送达成功,我们都是趁着中午送达,11点钟从法庭出发,忙到1点钟再返回法庭吃饭。几年下来,我们几乎走过了辖区所有的村子。

  大概是2002年左右,法庭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院里也组建了局域网,我们开始了电脑化办公:裁判文书不用手写了,裁判文书也不用专程跑到院里印刷了,在经过分管领导网上审批后,在法庭就可以打印,而我们唯一需要跑腿的,就是拿着裁判文书去院里盖章。

  再后来,为了不让乡镇法庭的干警为了一个公章而来来回回地跑,2011年,法院专门开发了网上电子签章,这样以来,不进我们可以少跑腿了,当事人也可以少跑腿了,因为有的简单案件和调解结案的案件,当事人开完庭后就可以拿到裁判文书,不用为了一份判决书而再单独跑一趟。后来,在2016年,司法责任制改革推开,裁判文书原则上不再需要领导审批,当事人等待裁判文书的时间就更短了。

  如今,我已经离开乡镇法庭6多年了,但那份回忆仍然深深印在心里。一份小小的裁判文书,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历程,见证了法院条件的不断改善,也见证了司法工作的时代进步。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