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法院分析职校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19日 | ||
潍城区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集中管辖潍坊市四区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中发现职业技术类学校(中专、职高、技校)在校生犯罪呈逐年递升趋势,2006年至2012年,共审结在校生犯罪案件74件148人,其中职校生犯罪案件54件126人,分别占72.9%和85.1%。 该类案件主要特点:一是犯罪类型以暴力型、侵财型犯罪为主,其中又以侵财型犯罪居多。所判处的126名职校生中,抢劫罪59人,占46.8%,故意伤害罪31人,占24.6 %。二是共同犯罪现象突出。审结的54件案件中,2人以上共同犯罪的35件,占64.8%。三是犯罪动机单纯。随意性较强,多为临时起意,不考虑后果。四是犯罪学生中籍贯为外地,父母不在身边的占多数。所判处126人中家在外市的77人,占61.1%。五是犯罪地点由校园内转向社会。城郊偏远地带、城区开放性公园、网吧等成为犯罪高发地点。 导致职校生犯罪的原因:一是自身因素。职校生生源多来自农村,法律知识缺乏,部分职校生痴迷网络游戏,甚至与社会闲散人员来往密切,追求享乐却没有经济来源,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家庭因素。职校生多在校住宿,与父母缺乏交流,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三是学校因素。职业学校管理相对宽松,个别学校办学的功利性较强,只看重经济效益,不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四是社会因素。网吧、迪厅等娱乐场所,网络、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较大。 对策及建议:一是职校生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远离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要强化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父母要多与孩子及所在学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思想、生活情况,并在言谈举止,生活方式上给子女做出表率。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实践时间,最大限度地消除犯罪隐患。四是要积极构筑社会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社区以及责任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密切配合,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社区矫正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