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三强三优”|潍城法院青年干警热议《第二十条》(一)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07日

  近日,潍城法院组织全体干警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绝不向不法让步!”,影片中的经典台词震耳欲聋,引人深思,具有强烈的教育引导意义。身处司法工作一线的青年干警,又是如何看待这部电影以及背后的法理人情?下面,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听听潍城法院青年干警的观影感想!

  立案庭

  刘鸣谦

  《第二十条》从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视角出发,深刻讲述了时代洪流下的法治进程,探讨了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法理与人性。法律在老百姓的心里很简单,就是公不公平,它不是冰冷的逻辑,而是普通老百姓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期待。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作为法院干警,要与时俱进、敢于担当,要有“我们判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司法意识,坚持为民司法,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刑事审判庭

  梁娴娴

  电影《第二十条》通过三个案例展现了刑法第二十条背后的“法”与“情”,宣扬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凸显了公平与正义。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助理,我更加能体会到“我们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的重量与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注重法理情的融合,协助法官办理每一起案件时,都要做到让事实依据更加明晰可辨,让释法明理更加精准透彻,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去践行为民初心、守护公平正义。

  

  民事审判庭

  郭凯旋

  作为人民法官,我们一方面是专业法律工作者,一方面也是普通公民,在用法官身份办理每一个案件的同时,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推理,是公道自在人心的价值判断,是人民群众朴素正义观的体现,是天理国法人情的有机结合。

  影片的最后,那把至关重要的证物“刀”被找到了,案件终于盖棺论定。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刀”,我们的“刀”是什么?是法律,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司法权!法律应当被信仰,权力更应被善用。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作为司法人员在面对案件时,应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我在诉的心态,穷尽所有合法的手段,既打击犯罪,又保护人权。

  

  政治部

  庄俊涛

  剧中主演韩明曾经说过:“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看似高深,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之物,而是被赋予了人性化的色彩,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它就在身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法院的青年干警,我们应该明确手中的权利来自谁,为了谁,努力为真正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审判管理办公室

  于梦龙

  《第二十条》讲述的不仅是刑法的“正当防卫”法条,更是司法工作人员的价值追求与职业信仰。“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它不是冰冷的逻辑,而是社会真理和人性良知的结合体,它来自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只有符合社会大众对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人民群众才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一名法院人,我们要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竭尽全力办理好每一件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福寿西街2799号 举报受理电话:0536-8185225 邮编: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