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法庭忆事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06日

  ◎刘艳红

  回到院机关工作三年了,可一回想起法庭工作的那些年,经历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一幕幕如在眼前,始终不能忘怀。

  开庭在家中 帮扶结对子

  月到中秋,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自发组织去看望一个人,就是当年我的一个当事人。

  他的家在临朐县城西南50多里远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27岁那年,由于一场车祸,他全身瘫痪。妻子跟他提出了离婚,还带走了孩子。见到他是开庭那天,他的家有一个很干净整洁的小院,一直是由他的父母操持着所有家务,屋子里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椅、一桌。床头有一根很长的棍子,他用来开关电视、拉关窗帘等。自从瘫痪,他已经十年没有出过屋门,每天只能透过窗户感受一丝阳光的温暖。可令人惊讶的是,他整个人都是阳光的。他首先是很健谈,而且从不抱怨,每每说起前妻也还是满脸的亲切,他每一句话里都充满着对前妻的体谅。在他的回忆里,和前妻在一起短短几年是他一生最美的日子,比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床上的十年更长久,他对未来仍充满着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这样好说话的当事人,还是个残疾人,整个庭审都是在友好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他的乐观积极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到他的生活确实很困难,我们一行包括司机在内,每人给他捐出100元钱。从此我们就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王泳庭长的组织下,每逢中秋、春节我们都会去看望这个身残志不残,乐观向上的当事人。

  时至今日,我和王庭长都已离开杨善法庭三年了,现任杨善法庭的倪广艳庭长还是会和庭上的同事一起去探望他。我想这是个优良的传统,以法庭的名义,用个人的力量,与困难的当事人结成帮扶对子,不间断地为他们送去真切的温暖,才是真正为困难群众做实事。

  深厚婆媳情 改变办案观

  在法庭三年里,我大约处理200余起离婚案件,那时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以80后为主,对于离婚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我由最开始的激愤变成淡然处之。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依法处理。虽然,有时也会发生当事人在法庭上抢孩子、在执行财产时被当事人锁家里的现象,但也都一一化解了,可有一起离婚案件,彻底改变了我办理离婚案子的做法。

  曾经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时我觉得,离婚的家庭理由都是相似的,不是她不孝就是他出轨。这起离婚案也是一样,男方出轨,提出离婚,不要孩子,也不要财产。女方同意。很简单的案子,当天达成了调解协议,男方就不见人了。因担心男方的家长可能会出面阻拦,我们法庭的工作人员决定协助女方到男方家里商讨婚前的财产。可事实上却没有出现想象的“麻烦”,而是婆婆拉着女方的手,喊着她的小名,哭着说对她说:“我对不起你,都是我没有养个好儿子,让你受委屈了。”媳妇一边拾掇衣服一边又拿出两块布料给她的婆婆:“这两块布你再留着做个裤子穿吧。”临出家门,婆婆紧紧拉着儿媳的手不放,儿媳边哭边说:“我以后就给你当闺女吧”。这个场景,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的,期间我看到我的几个男同事也在偷偷擦眼泪,一对感情至深的婆媳俩,一个幸福的家庭,只因一个人的错,就破碎了。

  从那以后,我每处理一起离婚案件都先去尽最大努力调解和好,因为可能关乎两个家庭的幸福,几个孩子的命运,几代人的情感。当然,于我们法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法庭一支花 全靠你当家

  当年,我们的庭长王泳是法庭的“三军总司令”,因为我们庭上总共六人,五个都当过兵,唯独除他这个庭长。

  在我们这些转业军人看来,“总司令”的工作作风有点“娘气”,因为他说起话来慢悠悠的,做起工作来也是不急不燥,犹如春风化雨,又润物无声。“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时间一长,我们发现,他的这种“娘气”恰恰是他工作的“利器”。因为他的“娘气”,他审结了一件中止了五年的积案,双方当事人还都十分满意,就差没给他送锦旗了,对于当事人的赞誉,他也只是笑笑,并不多说。只有我们自己“家人”知道,为了这个案子,他到镇上、村里不知跑了多少趟,晚上一个人不知加了多少班,一次又一次从法理、道理、情理上做了双方当事人不知多少工作。正是他的这种“娘气”,消退了当事人的戾气,平息了当事人的怒气,化解了当事人的怨气,促成了当事人的和气。

  我是行伍出身,为人处事总是有点大大咧咧,平时经常出去保全、送达,所以制作的法律文书有点糙,为此,“总司令”总是字斟句酌地给我修改,包括引用的法律条文他都一一对应,看看有没有用错。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修改了一个字,我没看明白,问他这个字不是和你改的一样吗,他说是“自己”,不是“自已”,你这个“己”出头了,当时我想,这印刷体的“已”和“己”,不是特别细心的人,谁能看得出来?现在我知道,“总司令”能。

  法庭的生活回想起来总是那么多美好的回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虽然,因为工作需要,法庭的工作人员已经发生变动,但那些和睦融洽的关系及亲密无间的氛围一直都在,小小法庭仍然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作者单位:临朐法院)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