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园里说“香妃”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29日 | ||
来喀什的第三天,朋友带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香妃墓”,她坐落在喀什城东北 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在乾隆的40多名后妃中,有一名维族妃子,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多年,却引起了一些文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出一个“香妃”的故事。从野史、诗词到舞台、影视,绘声绘色渲染演绎,竟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诗词、戏曲中的人物是可以演义的,但发展到排除史实、以假乱真的程度就不妥了。以下,我们暂还按习惯称其为香妃,看看她的真实生平。 香妃霍卓氏(又作和卓氏),台吉和札贲之女,生于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的 香妃墓实际上是阿巴克霍加家族墓的俗称,始建于1640年,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式陵墓建筑,后几经修筑,才成今天的样子。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香妃墓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来此地的游客有慕香妃之名,也有为朝拜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巴克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进入香妃园,首先参观了体现香妃生平和家族生活的场景展示,后来到池水如镜、绿树塔楼辉映,极具维吾尔式古建筑风格的香妃墓前。它顶部球形,下边却是方方正正,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体内的巨大砖砌圆柱,上面各建一座精致的圆筒形“邦克楼”,整座建筑外表通体为湛蓝、碧绿、金黄各色琉璃砖瓦镶砌,远望五彩斑斓,耀眼夺目,宛若一座富丽堂皇的的宫殿,远观像小型的泰姬陵。在墓内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被黄色帐幔覆盖。 香妃园内林木繁茂、清幽宜人,我们还参观了讲经堂、加满清真寺、大小礼拜寺和门楼等景点,上面装饰的木雕和砖雕图案精美,别具异域风情,特别是廊下的几十根近一抱粗的白杨立柱,皆通体雕工、彩绘,层叠堆砌、繁缛复杂,无一雷同,凸显出伊斯兰文化风格。在欣赏流连间,导游说快十二点了,园门前有迎宾歌舞表演。等走到香妃园刻石前,这里已熙熙攘攘聚集了几百名各族游客,悠扬而又鼓点分明的维吾尔族音乐响起,身着明黄色龙袍的乾隆与一身红色新娘吉服、头披红纱的香妃,在大群盛装的汉、回、维、满等各族侍女、护卫的簇拥下缓缓走来,穿着维族节日服饰的姑娘小伙,手捧各种干鲜果品和迎亲器物,分列两侧,头戴盔甲、身后红色披风、英姿飒爽的六位姑娘踏着铿锵的节奏在队伍前翩翩起舞,而后是维族小伙和姑娘们和着乐曲载歌载舞,热情祝福香妃这位美丽的姑娘,这不远万里的美好姻缘……最后“乾隆”掀开“香妃”的头纱,光彩照人、明艳如玉的汉妆版“香妃”款款来到舞台中央。在她的右侧,站立着头戴蓝边垂珠圆白绒帽、脸罩白色面纱、体侧长串绒球配饰、一身素白裙衣的“还珠格格”版香妃;头戴簪缨盔、披红色斗篷、一袭紧身妆、脚蹬黑银条战靴、面罩红纱的“戎装”版香妃立在左侧,三个风情各异的“香妃”按照维族礼节,右手掌放在左胸,身体前倾,向观众游客致意,现场一片掌声和欢呼声……看到这欢乐沸腾的场景,我们内心也充满了感动和自豪,为各族人民的和睦和谐而感动,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身边一位维族朋友满脸欣喜地问我:你看我们的“香妃”美不美?我说:“美啊,最美的是我们现在美好祥和的生活!” 从导游的讲解和一路交流,我们看到了维族朋友的真挚心愿,无论此香妃还是彼香妃(容妃),香妃和她的家族,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大业上,是作出贡献的,也正因为如此,她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颂。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的人们,总是把美丽“香妃”亲善友好的传说故事,当成历史佳话,不断地传扬,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历史上动人的一页。 (作者单位:潍坊中院)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