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再说红楼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20日

  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最深刻的投射,那么《红楼梦》在民族的心灵构成中,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说的艺术成就上,无论是神话架构、叙事手法、观点运用,曹雪芹都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了极致,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无论主要、次要人物,每个人都个性鲜明,举止言谈恰如其分。

  曹雪芹给人物取的名字都很有特点,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从名字上看三人就是注定要有交集。《红楼梦》的读者往往分为两派,拥林派和拥薛派。一开始读《红楼梦》时,除了林黛玉的才情和容貌外欣赏不到这个人物的闪光点,听到别人在读到黛玉葬花把枕头都哭湿了也很不以为然。读多了渐渐发现林黛玉只是过于高洁和敏感,过于率直,如果考虑一下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对宝玉的情感,便可以宽容她有时的小心眼。《葬花词》貌似带着点自怨自艾,其实是她已经敏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命运最终也会像落花一样凋零。

  宝钗为人诟病多是因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中宝钗嫁祸黛玉,其实她并不一定是有意栽赃,只是宝钗做事一向滴水不漏,因此她的反应可能更多的是出自惯性。宝钗识大体,懂规矩,是恪守儒家那一套规则秩序的典范。虽然黛玉因为金玉良缘将薛宝钗视为敌人,但总感觉宝钗“志不在此”,她在书中最让人叫好的一句诗莫过于咏柳絮时所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诗很有格局,更像是出自一个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男子之手,书中在最初介绍宝钗入京的原因时称是为了备选郡主陪侍,然而后面却不了了之,以宝钗的才气,若是古时女子可以从政一定能大有作为。有一回宝钗抽到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确实无情,“薛”同“雪”谐音,还有吃的冷香丸,整个人的气质都是冷冷的,无论是金钏跳井宝钗说的那句“不为可惜”,还是宝玉出家后当王夫人和袭人痛哭不能自已时宝钗依然不失端庄,她始终都能以一种特别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各种事情,甚至压抑了自己的感情,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在她身上有一点体现。宝钗的金锁既是为了撮合金玉良缘,锁也是枷锁的象征,她的一生都被禁锢于儒家的秩序规矩之内,最后宝玉出家,贾府整个家族的重担又像一把锁一样落在了她身上。

  书中各个丫环的形象也塑造的非常饱满,性格鲜明,袭人、晴雯、平儿、鸳鸯是书中出场较多的。袭人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宝钗是一类的,处处小心谨慎,动不动就会给宝玉讲上一套大道理;晴雯不仅容貌上与黛玉相似,个性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微微透着种放浪形骸的感觉。曹雪芹最可贵的一点在于,他始终都在从欣赏、赞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描绘书中的形象,并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作者单位:潍坊中院)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