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长征,长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2日

  

  只要一提起“长征”,就想起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学过的、并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的那句话:“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自己研读了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的《长征》,再次重温了我党我军的这一段光辉历史,认识到:“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学思践悟,内心的理解感受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我党历史上的长征,指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战略性转移。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了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分别到达甘肃的将台堡和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我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将永载人类史册。当我们再次回望这段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一幕幕荡气回肠的镜头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面前:长征,长征……是根据地人民“十送红军”的依依不舍和柔情期盼,是血战湘江、伤重被俘的师长陈树湘绞断肠子、英勇牺牲的壮烈,是遵义会议上的拨云见日,是四渡赤水掉头北去的扬眉吐气,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机智勇敢,是飞夺泸定桥的“铁索寒”,是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民族情深,是转战乌蒙山的英勇顽强,是翻雪山过草地的坚韧意志,是“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弥留之时的坚定和希冀,是突破“娄山关”、“腊子口”的胜利呐喊,是六盘山上漫卷的红旗,是“长缨在手、缚住苍龙”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喜悦豪情……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翻越大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我们的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正是有了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红军才战胜了空前的困难,征服了人类的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书中还有很多的故事,展现了立体的、感人的长征精神。例如红军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我们每一个人,该怎样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啊,长征永远在路上。毛泽东当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时至今日,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每一名法院干警,都应该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坚守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竭尽全力完成党组织交给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荣光,以无愧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时代!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