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那年秋日胜春朝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12日

  

  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我时常怀念以前的上学时光,颇有“别梦依稀咒逝川”之感,经常梦到自己又重返昔日校园,那里的一切还是那样熟悉,老师和同学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仿佛自己又回到从前。

  在漫漫求学生涯中,有许多令我难以忘怀的校园时光。闭目细数,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十八年前的那个秋天,那个秋天给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小升初后的第一节语文课,在那次课堂上遇到了我毕生难忘的恩师—周建国老师。初见周老师,感觉分外亲切,只见他中等个头,身材匀称,乌发偏分,戴一副棕色边框眼镜,温文儒雅,很有亲和力,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这也是我后来记忆中关于他的原始印象。跟其他任课老师一样,周老师先是和全班同学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得知他的名字叫周建国,这个名字很好记,颇有时代印记,过耳不忘。跟其他任课老师不同之处,周老师并没有急着给我们立即讲课,而是先给我们深情地讲了一番“学前”讲话,就是他的这番讲话后来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周老师当时的原话我已无法重述,但是大致意思如下:之前的小学六年已经过去,不管以前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如何,那都只能代表过去,初中三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前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来说,只要你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学习,一切都能来得及,而且一定会来得及。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他的讲话,周老师还特意给我们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简单勾勒出了一棵大树,画上了几条树枝和几片叶子,他语重心长地讲到:“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大树,现在初中这三年就相当于大树上的一节小树枝,而之前的小学那六年则仅仅是上面的一片小树叶而已……”当时我听完周老师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后,可以说是振聋发聩,内心深处受到极大地震撼和鼓舞。我当时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对以后的学习更是没有信心,周老师的这番话对我来说好比是阳光、雨露,让我这颗小树苗及时得到了沐浴、滋养,进而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力量。

  上中学前,我在本村里念了六年小学,那个时候的我学习不怎么用功,整天稀里糊涂的,学习成绩一般,基础薄弱,特别是小升初的那次考试更是考得一塌糊涂。升入初中后,在刚分的班里排名几乎倒数,我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心情一直很沮丧。但是在听完周老师的这番讲话以后,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和状态,只要努力就不算晚,使我对学习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从那以后,我就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课下也狠下功夫,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学习,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得到提升,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后来由于我的学习成绩进步较大,还多次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对我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的学习干劲变得更大了。

  周老师的课堂很有意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时刚发下语文课本,按照习惯,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课本翻到第一课,但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周老师却让我们把课本翻到最前面的地方,领着我们一起学习“写在前面的话”这一部分的内容。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一部分的内容写得很好,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遣句颇有讲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背过最好。细细品读,这部分内容写得确实好,好到让人想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部分内容后来被我背得滚瓜烂熟,还经常把里面的优美词句运用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以至于过了好多年还念念不忘。周老师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善于延伸拓展,他常常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提倡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让我们学习到许多课堂之外的文化知识。

  丹心一片倾教学,妙笔生花著文章。记得有一次,周老师在课堂上即兴给我们朗读了一篇他刚刚在《齐鲁晚报》上发表的文章,题目是《青青石磨未了的情 永远的煎饼卷大葱》,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周老师小时候家里人口多,为了办干粮起早磨煎饼、摊煎饼的往事,全文字字生情,句句动人,老师读得很用心,我们听得很认真。文章有很强的代入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亲历当年生活,我们都很钦佩和崇拜周老师的文笔和才华。周老师也希望我们多去尝试写作,大胆去投稿,不要害怕刚开始写不好。后来我才知道周老师酷爱读书和写作,这些年一直如此,可以说星斗其文。因为文笔好,周老师后来曾被借调到行政机关写材料,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都能看到周老师的作品,这也是我与周老师时隔多年见面后才知道的事情。

  周老师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其字清新隽永,遒劲洒脱,可谓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令人赏心悦目,舒服至极。周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书写,他当时给我们单独布置了一项练字任务,就是每人每天写一张纸的钢笔字,由他亲自批阅和指导。这并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而是周老师主动要求的,我现在的字远远不如周老师,实在是有负师恩。后来由于班级重新分班的原因,周老师不再担任我的语文任课老师,平日里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渐渐少了,初中毕业后,我升入了高中,周老师则被调去其他学校任教了,从那以后我与周老师的联系就彻底中断了。

  

  以前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最难得的是重逢。与周老师分别以后的岁月里,我时常想念他,想起他曾经讲过的话,想起他那充满期望的眼神,想起当时的那些点点滴滴。直到有一天,我在跟一位乡镇党委的同志谈话中,无意听到他竟然认识周建国老师,我当时兴奋极了,马上跟他要来了老师的电话。但是我并没有立刻拨出去,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这么多年没联系了。直到过了两天,我才下定决心拨打了周老师的电话,听着手机等待接听前的嘟嘟声,当时我的心也突突直跳,电话接通后周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仿佛这么多年一直未曾改变。不久后,我和爱人邀请周老师夫妇小聚了一下,见面之前周老师在我脑海里还停留在当年的模样,见面之后令我十分惊讶,此时的周老师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面前的周老师青丝不再发如霜,当年容颜带沧桑,不仅感怀岁月无情。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师生二人再度见面,无胜感慨,席间我们一直聊个不停,总感觉彼此心里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几次都是爱人提醒,才发觉我们光顾着说话了,饭菜还没吃上几口。那晚的时间过得太快太快,总感觉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没有来得及说。

  周老师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辛勤耕耘在农村教学一线,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他原本是有机会选择进城或者走行政道路的,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别人可能对此不理解,但是我了解周老师,他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发自骨子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村的学生更是有无限的爱。农村的课堂才是他最想要的人生舞台,农村的学生才是他最牵挂的人,只有在这里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他的初心使命,兑现他当年从教时的铮铮誓言。同样,农村的学校也需要这样的老师,农村的学生离不开这样的老师。

  九月的天空依旧蔚蓝,朵朵白云悠悠飘向南,像极了十八年前的那个秋天,在那个曾经全是平房的温泉中学,有一间红瓦房的初一(2)班教室,里面坐满了一群可爱的少年……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89号 电话:0536-8189013 邮编: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