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周刊》:司马懿―三国乱世的胜出者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5日 | ||
本来说好金秋上映的《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硬生生的被优酷放了五个月的鸽子,吊足了观众胃口。《大军师司马懿》改编自长盛不衰的三国历史故事,以司马懿为主角,展现了他如履薄冰、机智传奇、谋冠天下的一生。 儒家文化倡导忠君爱国,所以在三国题材的文艺作品中,都几乎秉持着尊刘抑曹的主旋律,而在此主旋律下,身在曹营,且在三国后期才逐渐站稳脚跟的司马懿,并未得影视作品的青睐。虽然在影视剧中司马懿出彩的机会并不多,但有着“冢虎”之称的司马懿,却是改变三国走势的关键人物。而这部剧也是最大限度的宣传和包装了司马懿,勾起了很多人对司马懿的兴趣,我便是其中之一,每天晚上追完剧后,便对司马懿其人百度的不亦乐乎。 “鹰视狼顾”司马懿的私人订制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在所有的历史人物中,可能除了司马懿,很少有人被“鹰视狼顾”这个词形容过,可以说这个词是司马懿的私人订制。 “鹰视狼顾”字面上不难理解,顾名思义“鹰视”就是具有像鹰一样的锐利眼神,“狼顾”就是狼一样脑袋直接转向后方而身体不动,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阴险狡诈。古时候,相术的人认为具有鹰视狼顾之相者,常常心怀叵测,有谋反之心。 在《军师联盟》中,曹操听闻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便想试探一番。一次司马懿上其司空府,转身临走时,曹操突然故意将棋子扔到地上,司马懿听到身后有响声便回头去看,而这一看正好与等待的曹操对视上,司马懿尽显鹰视狼顾之相,曹操大笑说道“果然是鹰视狼顾之相”,司马懿听后悻悻离去。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故事,则是对他“鹰视狼顾”之相的最好诠释。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虽控制了都城洛阳,但曹爽挟持天子,可以号令天下之兵勤王。司马懿果断祭出“厚黑学”,指着洛水起誓,表示只免去曹爽官职,以人格担保他的生命财产安全。曹爽经过思考,最终交出皇帝投降。但司马懿却没有信守承诺,毫不犹豫地将曹爽一党全部夷三族,司马懿食言而肥、凶狠阴险的卑劣品格暴露无遗。 “忍者无敌”司马懿的成功之基 纵观司马懿一生,最能够代表其性格和价值观的,却并非“鹰视狼顾”一词,而是“忍”字。司马懿位极人臣后,正是靠着“忍”字才能够在各种博弈之中屡屡化险为夷。在战场,与诸葛亮对弈,司马懿主动避其锋芒,将忍字发挥到极致。 上方谷一败后,坚持不主动出击的司马懿龟缩大营,诸葛亮无奈,便派人到魏军大营叫骂,魏军将士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冲到蜀军面前决一死战。但司马懿却展现出一副“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样子,对于侮辱自己的蜀军,一笑待之。面对前来请战的将领,司马懿下死命令一律不准出战,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见激将法还是无法引司马懿上钩,便想出一道更狠的法子,派信使为司马懿送去一套粉色蜀锦女裙,并让信使带话“要么出战,要么穿女裙”。古人常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妇女地位较为低下的古时候,诸葛亮送妇人之衣给司马懿可谓是对他的极大羞辱。但司马懿却忍住了,在《三国演义》第103回中描述,司马懿虽为大怒,还是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 而在《虎啸龙吟》中对该桥段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演绎,司马懿不顾众人劝阻,不但在众将军面前穿上女裙,而且还走出营帐,来到渭河岸边,面向蜀军大营背诵出师表。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面对着无法取胜的局面,听着对手读自己所作的文章,想起先帝刘备的嘱托,字字刻骨,句句诛心,诸葛亮吐得一口老血晕倒在地。最终,依靠着强大的忍耐力,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得胜乃还。 正如剧中司马懿对儿子司马师所说“直下担当,忍无可忍,方是忍”。司马懿坚持“小不忍则乱大谋”,将“忍”字放于人生的最高准则,正是依靠着“忍”为司马懿最终成功打下了基础。 “大舍大得”司马懿的人生法门 在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为掩护部队撤退,留在西城唱得一出流传千古的“空城计”。当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面对城楼焚香抚琴的诸葛亮,司马懿却放弃了前进的脚步,留下一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便引兵退去。 正如剧中所表达的,其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并不是没有看出诸葛亮的背后是一座空城,而是司马懿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此次战役诸葛亮被擒,那么魏国也就除掉了自己最大的隐患。有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本就多疑的魏帝曹睿必定会进一步稳固自己手中的政权,而功高盖主、木秀于林的司马懿作为皇帝集权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毫无疑问将会被除去。司马懿放弃一战成名的绝佳时机,不惜留下被后人耻笑的胆小如鼠,却保得全家之周全,消除魏主之疑虑。 特别是司马懿进入老年后,数次辞掉皇帝曹芳的加封,并且交出兵权,向皇帝表达自己只做魏臣的忠心。就像剧中司马懿对司马师、司马昭说的“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弃不等于失败,司马懿舍弃功名权力换来生存空间,静待一跃而起的时机,终成为三国乱世的胜出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的人物和故事历久弥新,就如一坛老酒总是散发着醉人心脾的芬芳,让人陶醉。这部剧更加完整全面的塑造了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而吴秀波酣畅淋漓的演技和与生俱来的幽默细胞,也为司马懿增色不少。 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作为金字塔顶端的人也不是非善即恶,司马懿这位一直贴有阴狠狡诈标签的反派人物,却最终成为三国一统的奠基人,撇去“厚黑学”,不得不说在他身上有很多令人值得学习的地方,知隐忍、晓进退、明舍得都是司马懿作为一位智者向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而剧中那句“不争输赢,只问对错”也正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所需恪守的价值观。 《审判周刊》 4版 2018年1月12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