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百姓救命钱何以遭觊觎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9月19日 | ||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下岗工人,采取借用他人的新农合医疗卡和身份证、伪造医院的住院病历和医疗费发票等方式,诈骗新农合基金,前后作案33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8月25日,省法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判处主犯王强无期徒刑。 记者在此通过办案人员的介绍和罪犯的供述,还原这一案件。案件中的一些细节提醒我们,必须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保证老百姓“救命钱”的安全。 第一次轻松骗得5万元 40多岁的王强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从工厂下岗后就四处干些小工程谋生。2011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和一个准备去报销新农合费用的熟人聊了起来。 “这个新农合真是好,只要拿着医院的病历和医疗费发票,就能报销一部分费用,真缓解了咱的经济压力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强详细地询问了新农合费用的报销流程,动起了歪脑筋。 感觉准备充分以后,他带着自己母亲的新农合医疗卡和身份证,来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谎称自己的母亲患有肠梗阻,需要到外地医院看病就诊,办理了转诊单。接下来,王强联系到了一个假发票贩子,购买了一整套北京某医院的住院病历和医疗费发票。王强并没有马上去报销,而是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才带着所有的资料,以自己的母亲已经病愈出院为由,在忐忑不安地回答了工作人员的一些问题后,顺利“拿到”了新农合报销款的支票。 “只是填了填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弄了几张虚假病历和发票,5万元的人民币就到手了,这钱来的太容易了。”第一次诈骗成功,让王强喜上眉梢,感觉找到了快速致富的捷径。此后,拿着借来的亲戚朋友的新农合医疗卡和身份证,王强又开始重复之前的做法,一次一次实施诈骗行为,而且屡屡得手。 犯罪链条环环相扣 2012年以后,报销新农合费用又多了一项内容,需要出示患者的户口本,并且还需要出示代办者是患者家属的身份证。显然,王强不可能是所有这些患者的家属。 但是,这些程序对于王强来说,都是形同虚设。首先,王强从网上联系到了青岛的胡亮。胡亮专门伪造假证件、印章,王强只要提出要求,他就可以做出假货送过来。同时,王强所需要的住院病历和住院发票则都是由北京的梁鑫供应。王强和胡亮、梁鑫都没有见过面,王强提出要求,收到伪造的假户口本、假病历、假发票后,将“货款”给对方打过去。 多次以不同患者家属的身份去报销新农合费用,王强觉得连续办理报销手续会被人识破,决定找“临时演员”。李萍就是这样一个“临时演员”,40多岁的她也感觉王强从事的不是正当生意,但为了挣劳务费,她还是多次去报销,还帮着王强物色“临时演员”。拿到支票后,王强害怕总是自己去取钱引起怀疑,就以忘记带身份证为由,要求亲戚朋友帮他取点“工程款”。 一次一次诈骗成功,让王强欲罢不能。2013年初,新农合工作人员梳理2012年大额报销费用,发现住院费用超过10万元以上的病人有42人,比往年同期增加了将近3倍,而且这些病人的户籍所在村庄相对集中,并多在北京的三级医院住院治疗。通过与这几家医院进行电话联系,工作人员确认医院并没有这些人的住院记录。工作人员又通过联系“患者”,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生病,对方的新农合医疗卡和身份证也没在自己手上,而是借给了别人。 “有人骗取新农合基金!”工作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迅速将王强、胡亮、梁鑫、李萍等人抓获归案。经法院审理,王强等人两年多时间里,共冒充病人亲属骗得新农合基金共计40次,共计200万余元。 漏洞出在哪里 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新农合基金诈骗案进行了一审判决,判决王强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萍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胡亮和梁鑫也因为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和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分别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王强上诉后,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案件划上了句号,但引人深思。罪犯靠伪造的假证件、假病历、假发票,两年中40多次轻松骗取新农合基金,漏洞出在哪里呢? “借个医疗卡和身份证很容易。”王强说。报销费用必须有医疗卡和患者身份证,医疗卡无法伪造,所以必须借到医疗卡才行。王强以各种理由向亲戚借新农合医疗卡和身份证,乡里乡亲的,亲戚们也猜不到王强拿这个卡做什么,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王强去借,基本都是能借到的。可见,农户对于医疗卡和身份证的管理过于松散。 没有医院的病历、治疗费发票、患者户口本、代办人身份证,也无法实施诈骗。但是,这些对于王强来说,十分容易得到。“买一份假发票、假证件,只要一两百元,而且对方送货到门。”王强说。由此看来,假证贩子泛滥,也给王强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 仅有以上这些,王强还是无法多次实施犯罪,他不可能是40多个患者的亲属,“临时演员”也是帮凶。陆陆续续,王强共找来十五六个这样的“临时演员”,让他们去报销。每个“临时演员”只使用一两次,这些“临时演员”虽然感觉事有蹊跷,但为了三五百元的所谓“劳务费”,都痛快地伸出了“援手”。 先后40次用伪造的证件、发票、病历等实施诈骗,新农合报销中的审核程序都没有堵住漏洞,也足以说明,管理部门需要更新技术手段、强化识别能力、加强管理措施,防止不法分子浑水摸鱼。 审理此案的潍坊中院刑二庭法官高波介绍说,这是潍坊首例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案子。新农合基金是农民的救命钱,能保障农民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防止农民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必须严格,严防不法分子觊觎。(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大众日报》 3版 2014年9月17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