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http://whhcq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简报

环翠区法院健全多元解纷体系 助推社会治理从“有”到“优”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7日

  近年来,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统筹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构建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共享的多元解纷体系,推动更多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助推社会治理工作从“有”向“优”转变。2023年以来,累计推动1.7万件纠纷化解在诉前,被确定为“山东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荣获山东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省诉讼服务示范先进集体。

  一、优化解纷机制,高效回应群众合法权益

  发挥诉讼服务中心“解纷前站”作用,设置特色调解工作室、纠纷分流岗、导诉岗、速裁审判庭等,优化专业调解、纠纷分流、速裁快审“阶梯式”服务机制,推动纠纷快速流转、高效化解。一是构建专业化调解主体。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司法所长、警务助理、专业社工等组成金牌调解团队,针对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商事纠纷等纠纷领域,打造12个特色调解工作室,由擅长群众工作、具备专业知识的调解员坐班调解,推动非诉讼纠纷化解成功率提升至38.4%。二是开展精准化纠纷分流。设置专人专岗对诉前调解案件进行筛选分流,将更适宜通过非诉讼途径化解的矛盾纠纷,引导分流至具备化解能力的基层综治组织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处理,推动“因案施策”、高效调解,2023年以来,累计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分流金融、知产、物业等各类纠纷2.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50%以上。三是实施高效化调审对接。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审判庭,建立“无争议事实登记制度”,由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书面记录双方争议焦点和无争议事实,以调解笔录形式固定,对确实调解不成的纠纷可立即移交给速裁法官,便于法官了解案情、快速下判。2023年以来,累计通过速裁程序审结案件8688件,其中68.4%的案件在15天内快速审结。

  二加强履约保障,推动调解协议履行到位

  健全诉前调解全过程法律保障和配套机制,以司法强制力保障调解协议拟制规范、履行到位,推动更多纠纷经过诉前调解程序实现实质性化解一是注重调解培训,做好解纷指导员。结合辖区矛盾纠纷态势和特点,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强调解实务指导培训,线上开设调解员培训“云端讲堂”,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和调解技巧,在线为调解员解答法律问题;线下组织“金牌调解员”走进辖区综治中心举办培训活动,指导开展调解工作。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调解员4800人次。二是强化法律保障,做好维权守门员。加强司法确认机制运用,对于在诉前调解阶段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可经当事人申请出具“司法确认书”,对调解协议约定的内容予以司法确认,如果义务方未按期履行调解协议,权利方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不必再经诉讼程序确权,进一步增加履约砝码、加速权益兑现。2023年以来,已为当事人出具司法确认书1661件。三是健全敦促机制,做好履行监督员。坚持在办案全过程督促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在主持调解时增加“成本释明”环节,算好主动履行与强制执行的“经济对比账”,激励当事人当场履行;向当事人《自动履行告知书》《拒不履行风险提示书》等,说明介绍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司法拘留等失信惩戒措施,推动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降至7.98%,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三、强化多方联动,凝聚纠纷多元治理合力

  推动构建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化与调解机构、社会组织及行政机关的对接联动,努力让更多纠纷在基层化解,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深化与调解机构联动。建立法官与调解员“类案联治”工作机制,成立13个专业法官工作组,与9个镇街调解委员会、13个警民联调工作室及2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建立双向联动,构建“调解员调处化解+法官专业指导”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基层纠纷化解的专业性和成功率,累计开展调解活动3000余场次。二是深化与社会组织联动。揭牌设立威海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威海仲裁委员会诉裁对接调解中心,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联合确立了诉-警-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基层一线调解资源,拓展纠纷多元化解范围;开展“法育青翠”家庭教育联合指导,联合公安、检察等7个部门成立家庭教育联合指导工作站,开展教育指导、宣传普法等21场次,深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三是深化与行政机关联动。针对部分纠纷成因复杂、单凭诉前调解或诉讼程序难以化解等情况,于今年4月成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委托8名专门从事行政法律业务的资深律师担任和解主持人,以第三方角度推进行政争议化解,目前已成功化解行政争议8件;针对企业用工、商品房预售等问题,向银保监、税务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4条,推动建立保障劳动者、购房者合法权益长效机制,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风险。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94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