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http://whhcq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服务企业

广聚合力 多元解纷 构建一体化纠纷处理机制 护航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5日

  为妥善应对金融纠纷增长态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环翠区法院结合上级法院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金融纠纷跨域集中管辖、多元解纷及速裁快执等工作优势,设址成立“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探索构建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机制,深化一体化纠纷处置、全链条风险预防和全方位营商服务,打造金融纠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环翠样板,相关工作先后在全国法院系统、全省政法系统推广。今年以来,共推动前端化解金融纠纷4560件,审执结2082件,涉案金额12.7亿元。

  一、一体化纠纷处置,联动高效化解纠纷

  以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机制为依托,推动各协同单位通力合作,促进调、立、审、执各环节深度衔接配合,显著提高金融纠纷快速化解能力。

  一是构建一体化解纷机制。凝聚威海市中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威海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人民银行威海分行及金融监管总局威海分局六方合力,在环翠区法院金融审判庭设立“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以下简称“一体化中心”),构建金融纠纷调、立、审、执一体化处理工作机制;各协同单位依托一体化中心建立常态化联络、信息共享、多元解纷等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合力推进金融运行监管、风险预警防范、纠纷多元化解、解纷机制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提升金融监管与司法协同处置合力。

  二是设立一站式处理中心。一体化中心实行合署办公,人民银行威海分行、威海卫公证处、威海仲裁委分别组建专职调解团队常驻中心,开展金融纠纷诉前化解工作,通过人民调解、赋强公证、仲裁直调等方式,推动金融纠纷非诉讼化解;无法化解的纠纷与法院诉讼程序无缝对接,环翠区法院立案团队、金融审判团队、金融执行团队入驻中心,通过立审执协同和科技赋能,提高金融案件快速办理能力。经诉前、诉中接力调解,在立案一周内成功化解涉2700万元金融纠纷,今年以来,共审结金融纠纷1418件,其中82.2%系在15日内审结。

  三是打通一网通线上平台。适应金融机构快节奏解纷需要,依托自主研发的“诉调对接系统”和“金融类案件批量办理平台”,实现在线批量提交诉讼材料、线上分流调解和诉调对接,调解不成的纠纷可以在线批量立案、排期、送达等;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金融云庭智审平台”,与建设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电子存证系统对接互联,在审判中实现电子证据一键提取、原始呈现,在执行中实现财产线上查控、扣划,形成调、立、审、执业务“一网通办”的在线解纷格局,金融机构诉讼准备时间可节省40%以上。

  二、一体化风险防控,协同守护金融安全

  合力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多方联动、对接指导和违规惩处相结合,实现纠纷“投诉+调解+裁决”全链条预防治理,将风险防于未发、止于诉前。

  一是常态化联动,研判风险隐患。一体化中心各协同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加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纠纷治理等达成一致;建立法院与金融监管机构常态化沟通和大要案实时响应机制,召开协同单位联席会议、金融审判座谈会等3场次,通报金融风险防范及金融安全相关情况,合力研判应对措施,提升金融风险防范预警能力;深化前端解纷协作,指导金融监管部门处理金融消费投诉37件次,加强调解、公证、仲裁、诉讼等各环节协同,通过公证、仲裁途径化解金融纠纷42件,诉前调解成功693件,有效提升纠纷预防和非诉化解能力。

  二是多维度指导,推动纠纷治理。金融审判团队与专业调解团队依托一体化中心长期对接,深化“一对一”个案指导、“云端讲堂”和线下调解培训,提升非诉解纷能力,累计组织培训指导活动11场次,培训调解员600余人次;联合金融监管、公证等部门,以中信银行威海分行为试点先后成立5个金融服务工作站,化解简易纠纷3905件,指导金融机构自行催收回款169万元;会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常态化普法活动,通过一体化中心公示、媒体发稿等方式宣传典型案例21篇次,广泛普及金融市场风险,引导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

  三是强制化保障,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金融企业权益实现,通过敦促履行、悬赏执行、集中执行行动等方式,妥善执结金融案件664件,执行到位金额2.1亿元,通过跨域联动方式为蓝海银行执行到位金融债权7000万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对逃避、抗拒执行行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共拘传拘留37人次,采取失信、限高措施3054人次;依法惩治涉众金融领域犯罪,审结以“微银易贷”P2P、“禾中米粮壹号投资基金”等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4件9人,共涉集资参与人794人、涉案金额3.1亿元。

  三、一体化营商服务,共创更优金融环境

  充分发挥法律支持、政策引领和司法供给职能,会同一体化中心各协同单位为金融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营商服务,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普惠式服务,做好法律管家。针对金融业发展迅速、风险隐患多发问题,延伸“肖法官走金融”活动范围,院领导带队走访监管部门、金融企业12家次,聚焦健全金融消保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客群等重点工作,提供精细化法律指导和风险提示30余件次;针对辖区非国有商业银行法律需求突出的实际,主动上门指导、代办诉讼业务13件次,组织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应用培训40余人次,引导金融企业预防和自行化解纠纷。

  二是前瞻式引领,助推行业发展。围绕“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需要,建立“融翠”绿色金融司法服务体系,围绕风险评估、案件审理等七方面出台专项措施,精准服务金融业转型升级;聚焦金融领域向线上拓展需求,预警线上信贷业务办理、抵押登记等环节存在的管理盲区,推动规范合同签署、强化身份验证等,引领新业态规范发展;针对信用卡纠纷增长态势,推动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方式,指导金融机构完善风控措施和考核机制,相关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信用卡纠纷成讼数量同比减少80%。

  三是动态化改革,优化司法供给。发挥环翠区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在上级法院支持下,集中管辖环翠区、高新区、经开区金融案件,实现“多地诉讼”向“一地审理”转变,显著提升金融维权便捷度;优化金融案件资产拍卖方式,协调拍卖平台专业人员常驻法院,辅助开展待拍资产梳理、拍品宣传、竞买人沟通等工作,推动网拍成交房产118套,成交金额1亿元;拓展金融债券兑现渠道,与文登农商行、日照银行等达成一致,支持无金钱给付能力且房产流拍的借款人“以房抵债”,金融企业自行变现所得房产、灵活实现到期债权。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94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