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烟台日报》刊发我院诉源治理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11日

纠纷怎样高效“调”,矛盾如何快速“解”,诉讼增量还应怎么“降”,除了加大审判还有什么“法”?近年来,高新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多途径、全方位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将更多的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高新区法院驻“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法官工作室是2021年6月设立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和为贵”中心进行实质对接,提高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的实效,保障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不给钱就不回家,我们要赔偿款!”。2022年1月29日,腊月二十七,马上就要农历新年了,在高新区“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门口,5名农民工面对着2个人面红耳赤的说到。高新区法院和为贵法官工作站值班法官于成乐见到后,主动走上前去了解情况,将农民工请到工作室,了解到农民工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落了转头砸伤了路人,农民工与施工方因伤害赔偿款如何承担而发生分歧,致使施工款也未及时发放。值班法官随即展开调解工作,给双方讲法律规定讲案例,解答双方对责任如何承担的疑惑,同时对双方谈情理,“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年来都不容易,希望都退让一步,年前解决争议,安安心心过个春节”,值班法官于成乐说。听到这,双方当即达成一致,由建筑公司先支付部分施工款,赔偿款的承担问题春节后进一步协商解决。次日,建筑公司按约定支付部分施工款。3月29日和4月6日,于成乐法官再次邀请当事人来到“和为贵”法官工作室,商定赔偿款承担,化解了纠纷。

驻“和为贵”法官工作室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接待当事人180余人次,处理纠纷9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此同时,高新区人民法院还建立了“三二一”的工作格局,层层“过滤”、“消灭”纠纷。

设立三个阵地,纠纷层层过滤

阵地一:“村头”和“社区”,源头调解。与高新区31个村庄及8个社区人民调解员进行对接,面对面、手把手帮助发挥在家门口的普法释法等功能,指导其更加有效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当地纠纷。2021年以来已指导调解70余人次,大部分纠纷在村和社区内化解。

阵地二:“院门”,前置调解。聘任了5名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驻院调解,编制了人民调解员名册,制定了调解员考核机制,对全部的民商事案件开展诉前调解,2021年以来已化解纠纷614件,加强与速裁团队的对接,出具“诉前调确”和“诉前调书”142份。

阵地三:“院内”,繁简分流。对经过层层“过滤”后又进入法院的案件后,开展“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对金融、知识产权案件速裁审理,2021年以来,速裁结案689件,平均办案时间14天,2022年又新设立1个速裁团队,全院达到2个,目标全年速裁案件800件。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2021年适用271件,适用率18.5%。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精审精办,切实将纠纷消灭在最后一道防线之内,实现定分止争。

打造两个平台,类案一一专调

行业调解平台:2021年,高新区法院与区党群工作部、公安分局、马山街道办事处、财政金融局、规划国土建设部、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卫健委等11个部门进行对接,对建筑工程、婚姻家事、物业合同等纠纷,加强沟通对接,开展专业性调解。

知识产权调解中心:针对包含高新区、莱山区等10个县市区的知识产权集中管辖案件,设立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组建知识产权调解团队,集中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专业性调解,有力提升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一种氛围,礼让人人熏陶

打造驻村(社区)工作站,进行“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以案释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做到办理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方位、立体化营造“守法”、“礼让”、“和”的良好氛围,打造无讼少讼新风尚。

针对下步的工作,高新区法院将进一步发扬烟台滨海法院精神,深挖工作潜力,内外共同发力,与各界群策群力,努力实现基层法院联合大力量、展开大调解、铸就大作为的诉源治理新局面。

20220418155301

20220418155301

20220418155307

202204181553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