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烟台日报】当好企业发展“护航员”高新区法院以“硬担当”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07日

企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的法治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法院以“硬核担当”,着力在提升审执质效、优化诉讼服务、延伸司法职能等方面下真功夫,跑出司法护企“加速度”,用心传递司法温度,为企业保驾护航,助力经济发展。

快审快执,涉企案件平均用时41.2

“真没想到200万元的案子,这么顺利就解决了,感谢高新区法院!”近日,原告烟台某钢铁销售公司法定代表人对高新区法院高效化解纠纷的举措赞叹不已,送来锦旗表示感谢。高新区法院通过“诉前保全+诉前调解”的方式,快速化解了企业间的买卖合同纠纷,促进合同标的一次性迅速履行。在本案中,从保全到和解、从履行完毕到解除保全,实现无缝衔接、快速办理,有效实现了以保全促和解、提质效。

高新区法院今年全面畅通涉企案件诉讼绿色通道,跑出护企“加速度”。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及时有效维护涉诉企业合法权益,涉企案件平均用时41.2天。在审理12起关于侵犯“六神”花露水商标专用权系列案件中,高新区法院通过专门成立的知识产权调解中心,15日内将全部案件于诉前一次性调解结案。今年以来,共调解成功知识产权案件36件。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高新区法院积极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云开庭”等智能化服务。今年以来,审结涉企案件465件,网上立案率100%,通过互联网开庭117件,电子送达率71.9%。同时,全力提升审判效率,通过简易程序审结310件,小额诉讼程序审结78件。并将调解贯穿于涉企案件审理全过程,涉企案件调撤率达42.7%,切实减轻了涉诉企业诉累。

纾困解忧,积极传递司法温度

为切实为企业纾困解忧,高新区法院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分党组专题议事事项,定期研究推进,分党组书记、院长对重大事项亲自部署、协调、督办。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分管院领导、专班负责人直接负责,定期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工作亮点举措、案例,全方位激励引导干警形成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最大合力。

为尽可能为企业发展释放空间,高新区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今年以来成功促成被执行企业与申请人达成和解案件31件,申请执行标的额达220万余元,帮助6家企业渡过经济困境。加强财产处置,查封、拍卖被执行人财产35184件,成交额为4176万元,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同时,为净化企业融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该院依法严惩非法集资、涉“高利贷”“套路贷”等犯罪。该院先后审理了涉案受害人达4500余名、案值2.6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

针对高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特别是企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的现状,选定3家企业作为试点成立法官工作站,全面推行“法官+企业”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就地化解纠纷28起。针对金融借款合同等与企业相关的纠纷案件,把“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化解纠纷48件,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构建以多元调解为基础的集预防、排查、调处、化解于一体的纠纷大调解新格局,加强诉源治理,共同化解矛盾,降低纠纷成讼率,以大调解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能动司法,给企业当好“法治参谋”

1019日,高新区法院召开“携手共建 共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宣讲会,积极听取保险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服务保障保险业健康发展。

立足审执主业的同时,高新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收集汇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司法需求,搭建法企对接平台,提升司法保护水平。今年累计走访企业25次,解决企业相关诉求6件,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完善破产审理机制,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对接企业的办事需求,聚焦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司法服务。

高新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由11名优秀法官对接高新区企业发展园区和高新区综治中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定期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送法进企机制,采取“以案释法”“法官讲法”“送法进企业”“庭审进园区”等方式深入企业、商会,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袁传文 摄影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