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龙口市人民法院网站

执行干警“讨薪记”

2017年11月14日
作者:龙口市人民法院
打印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劳作打拼,为了能多挣一分钱补贴家用,他们在农闲时间选择外出务工。无论寒冬腊月、炎夏酷暑,城市中总有他们繁忙穿梭的背影,他们见证着城市里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城市带给他们的除了微薄的收入还有无尽的痛楚。

  内容介绍

  2016年,11个素昧平生的农民兄弟农闲时到临镇的工业园当起了建筑工,本想着再多挣些钱过个好年,可工程干完了,包工头说啥也联系不上了,“不能眼看着咱们10万血汗钱打了水漂呀”,11个兄弟一拍即合,分别将包工头王某告上法庭。

  11个案件,同一个被告,临近年关,为了让农民工早日拿到欠款,法官立即开展全方位工作,在法官的主持下,11个农民兄弟与王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只是协议一签,王某便人间蒸发,百般无奈的农民工又再次向我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啊,一定要帮帮咱们啊,挣钱不容易,我们可是等着这钱过年啊”,“这个王某不是东西,都调解好了说给钱,这会儿又跑了,坑我们哥几个的钱,一定不能饶了他”,自从收到了这11个农民工欠薪案,执行干警陈永生和张世臣的办公室每天都“热闹非凡”,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陈永生和张世臣的心里比谁都着急,农民工兄弟天天来问执行进展,王某又毫无音讯,眼看就要过年了,得让兄弟们心里有个着落,过个踏实年。

  执行干警们一天也不敢多耽搁,通过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碎片化线索,两位执行干警辗转蓬莱、栖霞等地多方打探,最终在蓬莱小门家镇找到了正在四处躲债的王某。而此时的王某正因债务问题被搞得焦头烂额,两位干警耐住性子跟王某说道理、讲利弊,最终,王某在腊月二十九到法院交了第一笔欠款,共计2万元。

  血汗钱有了些着落,农民兄弟们也算过了个安心年,可谁也没想到,当执行干警再次联系被执行人王某时,他却再次没了踪影,如此往复,截至2017年10月,王某“失踪”了5次,执行干警就找了5次,磨破了嘴皮、做尽了工作,最终王某共还了5万元,可还有近5万余元没有着落。

  一边是不断催促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不断“玩消失”的被执行人,两位执行干警倍感压力,而此时申请执行人见执行干警仍未将欠款执行回来便心生埋怨,面对申请执行人的不满,陈永生和张世臣一方面能够理解,同时心里又感到一丝的心寒和委屈,但工作要继续开展,11个申请执行人遍布龙口6个镇街区的7个村落,陈永生和张世臣又挨家挨户的做起了思想工作。

  与此同时,两位执行干警通过实时监控被执行人王某的银行账户发现,近期其银行卡内出现了几次交易,虽卡内无钱可冻结,但陈永生断定王某手头还有盈余,当机立断,陈永生、张世臣立刻拘传被执行人王某,口是心非的王某在事实面前发现已无转圜的余地,无奈答应还款,当天与农民工兄弟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就这样,这起“农民工欠薪”执行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1位申请执行人的10万余元欠款一分不少,农名工兄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我们的执行干警陈永生和张世臣“你们为咱们兄弟做主,有这样的好法官是我们的福啊!”

  小编感悟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执行工作又何尝不是,11位农民工兄弟领取欠款只用了3分钟,而执行干警追索欠款却历时9个月,田间地头有执行干警走过的脚印,黄土地上有他们轧过的车辙,面对申请执行人的质疑,他们用认真、敬业给出了最专业的答复,面对被执行人的狡猾,他们苦口婆心、斗智斗勇,他们从没想过要任何报答,但来自申请执行人质朴满意的微笑和纷纷竖起的大拇指,让执行的辛苦都悄然散去,留下的只有眼角唇畔欣慰满足的笑意和脑海心间愈发坚定的追求。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