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龙口市人民法院网站

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职责使命 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2018年01月24日
作者:龙口市人民法院
打印

  1月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主会场近700名与会代表,让全国120万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的政法干警,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深受启发。多位与会代表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特点,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政法机关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智能化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政法工作意义重大。

  如何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代表们普遍认为,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根本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路径。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坚定了我们奋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决心。安徽政法机关将坚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为根本保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政法队伍,为新时代安徽政法工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党的绝对领导是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要求。”北京市司法局局长苗林说,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把忠诚体现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切实履行好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的职责使命。

  “当今世界,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风景这边独好的关键,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保障。”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充满风险和挑战的环境下,政法工作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定力,政法队伍才有战斗力,在人民群众面前才有号召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说,上海司法行政机关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度参与法治建设,在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让人民群众共享依法治国成果。

  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方面,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法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新期待。如何回应群众的需求,是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指示,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法机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甘露说,河南政法战线将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首要政治责任,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认为,应当在防风险、护稳定上用心用力。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同时,主动做好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持续加大“雪亮工程”建设力度,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稳定、百姓安宁。

  据了解,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两大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确保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基本要求。”云南省公安厅厅长任军号说,将结合云南边疆和边境特点,着力打造“最安全边疆”“最稳定边境”和一批“最平安城市”品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多位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善于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打牢社会治理的民心基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成为此次会上代表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大家的共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说,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其关键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了正确的改革方向。现在,司法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已经确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是抓落实。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优质审判资源向一线集中,法官整体素质有了新提升。”这是司法改革给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高憬宏带来的最直观感受。他说,下一步,天津法院将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以深化内设机构改革、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现代科技应用等为重点,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司法更加公正高效权威。

  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叠加推进,思想上的冲击、利益上的调整、职能上的变化,带来巨大压力,如何适应新时代改革形势、推动改革落实,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尽管困难重重,但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改革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安徽检察机关将坚决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新举措,紧密结合安徽实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认真和韧劲,推动各项检察改革相继落地、渐次开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

  “司法行政改革要快马加鞭赶时间。上海司法行政机关将以问题、需求、效果为导向,以改革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学与思、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推动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陆卫东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政法机关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要坚持改革的政治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

  智能化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在引发超越历史、创造未来的颠覆性变革,给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带来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大家认为,要认清大趋势、抓住大机遇,大力加强智能化建设,形成信息动态感知、知识深度学习、数据精准分析、业务智能辅助、网络安全可控的科技应用新格局。

  “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性机遇,通过完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优化政法系统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同时,深化智慧审判、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法务建设,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王立科说。

  不懂大数据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大数据应用的民警将失去主动权。任军号认为,全力推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打造智慧公安、数据警务,是新形势下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和内在刚需,云南省公安厅将瞄准“十三五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坚持把科技信息应用作为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

  网上办案流程全面覆盖、司法审判有了云平台、各类司法数据全面汇集整合……高憬宏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建设,把政法工作现代化提高到新水平。积极推进实战应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政法机关核心战斗力;积极推进服务管理网络化,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深切更实在的获得感。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说,智能化建设,是政法机关201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如果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应当通过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真正发挥大数据的整体效应。

  政法干警要有宽肩膀真本领

  过硬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政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强过硬政法队伍建设”。代表们表示,新时代,政法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法干警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

  许甘露认为,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队伍。突出政治素质标准,坚持专业化方向,培养专业精神,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实战实践锻炼鏖炼,努力做到政法队伍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政治建设要摆在首位,进一步完善政治轮训、政治督察、党建述职和从严治警等制度,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努力以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王立科说。

  政法队伍肩负责任重、掌握权力大、面临诱惑多,纪律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许甘露说,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带有政法特点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惩处少数搞腐败的害群之马,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长效机制,配强管好政法领导班子,为政法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政治组织保证。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叶青陷入了对政法人才培养的思考。他说,政法高校应当适应新时代政法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改革对未来政法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确保政治上可靠、业务上优秀,为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转自:中国法院网

  《反腐倡廉蓝皮书》发布 一追到底态度决不动摇

  2018-01-23 09:49:4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董伟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编著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称,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成绩显著,许多还是“历史性突破”的成就,但是追逃追赃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坚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尚有涉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外逃出境的国家工作人员365人,失踪不知去向的国家工作人员581人,共计946人。一些“重点外逃人员”尚未被追回。截至2017年12月底,“百名红通人员”尚有49名未归案。在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外逃的腐败分子变换身份、躲避追捕,深居简出、不再露面,追逃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此种形势,蓝皮书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外逃势头反弹。继续保持政治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追逃追赃的力度决不减弱、一追到底的态度决不动摇。继续公开曝光重点外逃人员,主动对外发声,持续营造舆论氛围。继续聚焦重点国家,紧盯重点对象,深入开展“天网行动”,重点缉捕职务级别高、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外逃腐败分子,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巩固“不敢逃”氛围,健全“不能逃”机制,坚决防止外逃势头的反弹回潮。深入推进“开门反腐”,利用微信、手机App等便捷方式尽可能多地公开携款出逃人员身份、资产等信息,设立有奖举报系统,动员全球各方力量提供信息,掌握腐败分子及其财产收入最新动态信息,实施精准追逃追赃。

  二是进一步健全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体制机制。国际追逃追赃的合作体制机制仍有提升空间,争取调剂投入更多的工作力量,努力做到专职专岗专人专款抓好落实,进一步发挥好外交、司法、执法、反洗钱等部门职能作用,打通合作追逃追赃“任督二脉”。结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做好衔接工作,进一步整合追逃追赃工作力量。加强配套法规建设,把有效管用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性安排,完善统计报告、境外取证、劝返、反洗钱调查、问责追责等工作机制。适时发布防逃追逃信息,增强国际追逃追赃工作透明度,吸纳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追逃追赃,制造更加强大的舆论声势。

  三是加强追赃工作,以追赃促追逃。坚持追逃、追赃并重策略,开展追赃工作专项行动,加大与有关国家的政府间合作,在追缴赃款方面力争更大突破。大力招募和培养国际诉讼人才,增加境外民事诉讼,提高境外民事诉讼的胜诉率和赔偿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腐败资产返还问题达成互利协议,尽量调动其他国家和地区追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多地追回不法资产,打掉外逃腐败分子生存享受的物质支撑,粉碎“逃出去就没事”“到国外舒服享受”的侥幸心理,断其物质后路。

  四是加强追防一体化建设,减少外逃腐败人员。在解决“追”的问题同时不应忽略“防”,加强防逃工作指导,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以“门、人、钱、证”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严密管用的防逃网络。严格执行党员干部证照管理、出入境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对有违纪违法线索人员和重点对象的监督管理,把防逃工作与“裸官”任职岗位管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结合起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常进行外逃风险评估,根据岗位、职务、出国境频率、资产异动等情况对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等级的风险管理。同时,根据监察体制改革后,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这一要求,防止新增外逃风险。

  五是加强国际执法网络建设,全力推进追逃追赃合作。把追逃追赃纳入外交工作格局。加强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东盟、上合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推动建设多边合作网络。坚持合作共赢,加强对外信息共享和统筹协调,深化与重点国家的沟通协作,完善执法合作机制,增加更多追逃案例。

  六是严格现金使用管理。将现金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使现金使用管理规定转变为国家立法。抓紧完善现金管理制度,改变现金过于宽松使用的政策。严格限制现金使用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奖金、劳保、福利费用、差旅费等原来可以使用现金的地方应要求以非现金支付为原则,以现金使用为例外。提高大额取现的成本,降低非现金支付结算费用。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普及网络支付、信用卡、支票、银行卡、POS机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普及非现金支付结算使用的基础上,完善税收征稽系统,提升税收征稽能力,从“以票管税”转为“以资金流管税”,让所有公民收入和资产都留“痕迹”,与税收系统挂钩,切断行贿受贿和腐败资金洗钱渠道,让腐败资金无法漂洗,从源头上防止资金出逃。

  转自:中国法院网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