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法修身】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读书交流会上的演讲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3月15日 |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推动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光大事业发展,我们今天刊发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读书交流会上的演讲《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读书交流会上的演讲 唐双宁
今天很高兴和中央党校的同学们做一个关于读书方面的交流。按照“读书交流会”确定的主题,谈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六年前,我还在银监会工作。有一次,银监会团委让我给银监会系统的青年朋友们推荐一本书,我借此机会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还写了一篇《寄语青年朋友》。 四年前,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读书问题,中央党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也不知道怎么选上我了,让我做了一个发言,谈谈读书的体会。我就讲了一下自己读书的历程,从被动的读到主动的读再到最后离不开书。我还讲了自己喜欢读的几个系列的书,包括马恩列毛、诸子百家、中外名著、二十八史。为什么是二十八史呢?我们知道有二十四史,是清代人写的明以前的历史,再加上清史、北洋史、民国史、党史,就是二十八史。这几个系列的书,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书,我都读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书,我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可以读一读。《南怀瑾全集》,这套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的,一个是台湾出的。《素书》,这套书可能有的同志比较陌生,这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秦灭韩后,张良作为一个激进青年,在古博浪沙也就是今天河南原阳县城的东郊,用铁锤狙击秦始皇未遂,被全国通缉。后来,张良逃至下邳也就是今天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在下邳圯桥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到桥下替他捡鞋。张良一共捡了三次,前两次黄石公都不满意,直到第三次,黄石公终于满意了,认为这个年轻人孺子可教,送给张良一套书,就是《素书》。张良熟读此书后,由一个激进青年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辅佐刘邦打下了天下。黄石公在送书给张良时,告诉他如果这套书有能传的人就传下去,如果没有传人就把他烧掉。后来,张良既没有把书传下去,也没有舍得烧掉,而是把书带到了坟墓里。到了晋代,这套书被盗墓的给挖了出来,流传了下来。这套书值得一读。我自己印了一部分,给我们班每人发了一套,所以你看他们现在都成了成熟政治家。 《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现在很热,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对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怎么看?英、法两国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相近,两个国家一个是光荣革命,一个是流血的大革命。过去我们从肯定的角度赞扬法国大革命,但现在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里值得借鉴的东西太多了。 霍金有三本书,《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大家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我的体会是,生活当中有想不开的事读读哲学;读哲学的书你还想不开,可以读读宗教的书;读宗教的书还想不开,再读读宇宙的书,就没有想不开的事情了。霍金的这三本书是科普性质的,可以读一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讲世界上征服人类极限的一些故事,值得一看。 《熊的王者》,是写普京的,也可以一看。 《三体》,这本书一共有三册,现在网上炒得很热。这套书是山西娘子关电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写的,作者叫刘慈欣。《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我认为不是胡编乱造,是根据科学推理讲地球文明与宇宙文明的冲突。今天,谁也不能否定地球之外存在文明。这本书看完以后,发人深省。 《国运1909》,什么是1909呢?辛亥革命是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前两年。这本书核心是讲清朝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就是洋务运动,结果一个甲午海战却被军力不如我们的日本打得割地赔款,最后大清不得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比如五大臣出洋、宪政改革等等,但是已经晚了。
以上这些书都是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的书,建议大家可以抽时间看一看。总之,可以说我是古今中外左中右、天文地理文史哲,各种书都看,但今天就让谈一本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我还真是挺发愁的。我有一个观点,自然科学有绝对标准,比如一加一等于二,而社会科学没有绝对标准,语文没有100分。你说哪本书影响最大?很难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最大”本身就不符合辩证法。昨天晚上,我请莫言到我们那儿去做客,我和莫言交流,说如果选一本你认为你哪本书最值得给我推荐一下?他的书我看过一部分,没有都看。他给我推荐了《檀香刑》,还在送给我的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了 “请唐双宁先生雅教”,我还没来得及看,我哪敢“雅教”?所以今天读书交流会让谈一本书我很犯愁,一本怎么谈呢?应该说很多书都对我影响很大。我想了想,只好把“这本书”分成上、中、下三册。 第二类是学者的书,受立场、角度、资料、水平的局限,不能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比如说有一本《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在党史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基本上全面否定了延安整风。这件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从主流看,没有延安整风,全党统一不了思想,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的胜利。这是主流。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从支流上说,抢救运动中间出现扩大化,但这是支流。把支流当主流去说,以学者的身份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很能让一些年轻人产生误解。这是第二类,这类书有片面性,有的立场也有问题,资料也有限,需要有分析地去读。 第三类是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这类书有一定的可读性,但这类书共同的问题都是表白自己的多。陈伯达的、王力的、聂元梓的、徐景贤的、邱会作的、吴法宪的、李作鹏的,包括黄永胜儿子写的,这些书我都读过。读一读有好处,兼听则明,我觉得有一定的借鉴性。客观来讲,我觉得比较可读的是邱会作的那本和朱永嘉的那本。当然,这一类书中也是真假难辨,有的把一些众所周知的“真”再掺进自己的“假”,产生很坏影响比如李志绥的那一本。我认为,评价一个政治家,主要应看他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至于生活问题咱们不清楚,也没必要去谈论这些。所以,李志绥为了一点稿费去做这种事,我很鄙视这个人。 所以,“中册”书我们看一看也有好处,看了之后可以向其他人作正面解释,以正视听。 正是读了无字书、反面书,经过对比之后,我认识到毛主席是人不是神,但不是一般的人,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诗人,也是大艺术家(书法也是艺术的一种)。对他的评价三七开,是已经盖棺定论了的。但是他的“三”不是一般的三,他的“七”更不是一般的七。我认为第一,他的局限是历史的局限,那个时代只能那样,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当年。第二,他们那一批人当时都是热血青年,出发点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第三,那一批人在当时是最优秀的群体,说实话,我们现在的人要是活在当年,谁也没有那个水平。第四,要区分主流和支流。中华民族站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这是他们的历史功绩。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但毛刘之争我认为本质上是主义之争,也有其他枝节上的原因比如性格方面的原因等等不去多讲了,但我认为看问题要看本质。我认为500年以后再回头看,毛主席肯定是写进这段历史的第一人。我们今天回头看历史人物,公认唐太宗是最有作为的帝王,但唐太宗也有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逼退老爹,娶了武则天,但这并不改变唐太宗的历史地位。 最后“下册”是读自己读后思考的“活书”,我把它叫“自悟书”。书是死的,是别人写的,要活读、读活,读成自己的,即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造,也就是“悟”,把书读薄,当然读薄以后还要再读厚。那么怎么加工制造怎么“悟”呢?比如哲学,哲学的书我没少看,最早是马克思、毛主席的,后来是康德、黑格尔的,我都看了不少。教科书上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说等等。毛主席给哲学下的定义是,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一共有两门科学,一门是自然科学,一门是社会科学,哲学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我觉得毛主席概括的很精辟。但是毛主席的概括有一句话不准确,不是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而是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着两门科学,一门是自然科学,一门是社会科学,哲学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读了这些哲学书之后,我常讲一句话,最有用的是哲学,最没用的是哲学;哲学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学好哲学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哲学是地基,专业是楼房,我们不能只打地基不盖楼房,那打地基干什么;我们更不能不打地基只盖楼房,那样楼房迟早要倒塌。有人说哲学太枯燥了,问我哲学到底是什么?我说,哲学用一个字来解释就是“度”,用两个字解释就是“平衡”,再多几个字解释就是“对立、运动、转化、平衡”,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对立”的方式存在,在对立的同时发生“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化”,转化后实现新的“平衡”,这是我对哲学粗浅的理解。 哲学书比如康德的书,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现在国内一共有五个译本,最新的是武汉大学邓晓芒的“邓译本”,我们上大学那会儿最早还是蓝公武的译本。康德的书晦涩难懂很难读下去。这“三大批判”核心讲什么?就是讲“真、善、美”。《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讲“真”,《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讲“善”,《判断力批判》就是讲“美”。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我用七个字概括,就是“存在、作用、不可知”,我们生活在此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相对应的有一个彼岸世界,这个彼岸世界是存在的,是有作用的,是不可知的,由此形成康德哲学的基础“二律背反”。康德是哪国人?我问了很多哲学教授都没有准确回答上来,一般都说是德国人。康德可以说是德国人,实际上他是苏格兰的血统,祖先是苏格兰人;后来移居到东普鲁士格林斯堡,那时还没有德国。后来俾斯麦统一德国,成了德国人;一战后变成波兰的一部分,又可以说是波兰人;二战后变成苏联的一部分,又可以说是苏联人;苏联解体之后现在变成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叫加里宁格勒。当年的格林斯堡就是现在的加里宁格勒。 再比如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他的代表作比如《小逻辑》我也翻过。我把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为七个字“绝对精神正反和”,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构成的,绝对精神以正反和的方式存在。所谓“正反和”也可以理解为波浪式运动。但“正反和”是简单重复,而波浪式运动更进了一步是“前进”。康德影响了黑格尔,黑格尔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影响了毛泽东,毛泽东影响了邓小平。所以说没有康德就没有黑格尔,没有黑格尔就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邓小平,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讨论问题。历史就是这么延续下来的。所以我说,读书要善于思考,要经过思考把书读薄,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读厚,让它更丰富,再去指导实际。
关于读书,最后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书。读书能使人看开问题,能扩充人的立体生命。想不开的事读读书就想开了。用时髦的话讲,读书能给你提供正能量,所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大、清华请我去讲书法,我说什么是书法?我给书法下的定义是,书法是以汉文字为对象,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书外工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这就是我给书法下的定义。那么当时就有同学问我,什么叫书外工夫?我说书外工夫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抒万般情,师万人长,拓万丈胸。读万卷书就可以扩充人的立体生命。什么叫立体生命?香港城市大学请我去讲书法,我说人的生命有三种存在形式,第一种叫线性生命,就是人的自然寿命;第二种叫平面生命,就是你的专业领域;第三种叫立体生命,就是能够全面发展。通过读书增加你的知识,激活你的潜能,得到全面发展,就可以充实你的立体生命。所以我说第一句话,读书可以使人看开问题,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书。 第二句话,越是深刻的,越是简单的。所以越深刻的书越简单。怎么简单?就是读书要由厚读到薄,读薄了就简单了。读薄后自己再去发挥,再由薄到厚。 第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识字的人受人骗,识字的人受书骗。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钱钟书《围城》中说的。所以要读万卷书,但不是万卷死书,要读万卷活书。
|
||
|
||
【关闭】 | ||
|
||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通世路1号 电话:立案(0535)6676002 信访(0535)6250847 纪检监督(0535)6676110 邮编:264000
版权所有: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