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扎根基层更护法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5日

    1995年,他考干进入法院工作。16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法庭第一线,把青春与激情奉献给了他挚爱的审判事业,把真诚与服务送给了他热爱的辖区群众。2009年,担任欢城法庭庭长的他,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又团结带领全庭干警公正执法、务实创新,将法庭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他就是微山县人民法院欢城法庭庭长潘兴濂。

  从一进入法院工作,潘兴濂与欢城法庭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16个春秋,他目睹了法庭发展的点点滴滴。如今,潘兴濂紧密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提出了“敢办案、快办案、会办案、办好案、办对案”的“五案要求”,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庭干警把法庭工作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有机结合,将法理、事理、情理融入到审判工作中,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今年以来,全庭受理961件,审结840件,是去年同期的10倍还多,实现了建庭以来的历史性突破。

  扎根法庭16年来,潘兴濂深知群众打官司不容易。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潘兴濂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带领全庭干警走出法庭,到田间地头调查,到湖岸乡村办案,倾听群众心声,就地化解纷争,使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官就在身边。留庄工作室的挂牌成立,又把咨询、调解、审判各个环节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欢城法庭辖欢城、留庄两个重镇,为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潘兴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审理涉及土地征用、城建拆迁、塌方赔偿等群体性纷争,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在留庄六村近700户村民诉新安矿财产损害赔偿案中,潘兴濂与全庭干警来到现场实地勘验,就地调解,通过数十次的沟通协调,最终圆满结案,实现了保民生、促发展的双赢效果。

  调解是办案的最佳方式。潘兴濂坚持“调解优先、诉调结合”的办案原则,积极探索法庭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村委联动,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化解了矛盾。因楼房漏水,楼上楼下邻居大打出手,诉至法庭后,潘兴濂找准矛盾症结,联合司法所、物业办共同协调,双方当事人又重归于好。

  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潘兴濂大力加强法庭软硬件建设。重新改建的欢城法庭,实现了审判区、办公区的分离,便民室、调解室,各种便民、利民设施一应俱全,让当事人一进门就感受到温暖、亲和。醒目的庭训、悬挂的警言格句、廉政书画,时刻提醒着全庭干警绷紧廉政弦。潘兴濂更是带头遵守廉政规定,与全庭干警在廉政食堂统一就餐,把“五个严禁规定”落到实处。法庭书屋成为干警更新业务知识、提升司法能力的精神家园。

  出色的工作赢得到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赞誉,潘兴濂连续多年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2009年,又被授予全市法院调解能手,并记三等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