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事法院网站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2023年03月31日
作者: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向前看的方法解读中国历史,读起来酣畅淋漓。该书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即古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探索历程,试图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这个问题。

  黄仁宇的观点是中国历史的起点在西安,发源于西安附近的周朝是中国初期制度的创始者。该书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帝国时期,即秦汉第一帝国、唐宋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黄土、黄河和东亚季候风,是影响各朝代命运的三大地理因素,决定了各朝代要采取怎样的治理体系。

  东汉后长达三百多年分裂局面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土地兼并导致地方实力日渐壮大而中央权威不振。安史之乱源于财政困境,即使是将挥霍的钱财全部用于国防建设,在当时也缺乏使这些资金进入国防体系的有效财政转移手段。政治军事危机不可避免,再加上后期的黄巢起义,唐朝的威权体制终被掏空。

  北宋时期赵匡胤实行的各项改革,其目的无非是想借助经济力量支援国防军备,以应付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技术思想。但明代又是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使得后世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外纷至沓来的问题。面对农民起义和满清的内外侵扰,财政早已破产的明朝最终走向崩解。

  清朝开始,中国历史逐步进入近代。西方因为工业革命的成功,逐渐侵入亚洲,中国成为列强竞逐的场所。中国的长期革命,便是在这种危机与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形下逐渐发生的。

  虽然该书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但其中的观点、视角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仍是让人耳目一新、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