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法院创新诉前示范调解新模式推动“老岚水库”涉众类型化案件妥善高效化解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7日 | ||
今年以来,牟平法院借势借力“握手烟和”诉源治理机制品牌建设,以化解涉老岚水库移民征迁安置引发的群体性纠纷为切入点,逐步健全完善“前端+末端”全流程无缝化衔接、闭环式解纷工作机制,全面铺开涉众类型化案件诉前示范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妥善高效化解,以点带面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 一、前端“下沉服务+分类研判”,打造解纷“前哨站”,推动矛盾纠纷精准化解 一是主动出击,化纠纷于萌芽。秉承“走出去”理念,指定“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调解员”组成专门调解团队,与所涉镇街党委政府对接,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调解团队结合工作实际,定时定人到镇政府驻点服务,为群众提供实时性、针对性的调解指导和法律咨询,源头“治未病”。截至目前,调解团队下沉38人次,提供调解咨询20余次,参与审查法律文书和征迁协议40余份。 二是调查分析,确定案件症结。调解团队与村委会联合,进村入户,多径摸排8村36人,全方面排查涉老岚水库移民征迁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隐患16件,通过现场勘查、走访交流,精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情况。根据调查实情,调解团队迅速厘清争议焦点,认真梳理案件类型、数量,其中,涉土地征收补偿、产权归属纠纷较多,占比达80%。 三是协调联动,夯实调解基础。积极与党委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基层组织及行业专家对接,召开常态化工作碰头会8次,共同研究解决纠纷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障碍,汇聚解纷合力。截至目前,指导基层组织调解案件6件。同时,及时了解相关社情动态,深入研判案件变化趋势,重点针对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法律对策和意见建议5条。 二、中端“诉前调解+类案示范”,开辟解纷“快速路”,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一是定方向,适用示范调解模式。将具有同一事实基础的涉土地征收补偿、产权归属案件确定为类型化案件,综合考量此类矛盾纠纷群体性特征明显、焦点共通,且处理时间紧张、影响面广等因素,调解团队根据要素筛选,选取20件案件作为同类案件的示范案件,优先进行诉前调解。 二是搭平台,助力纠纷快速化解。面对农忙现状,依托法庭与村镇双向调解机制,为当事人搭建诉前调解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基层网格员、村委会干部、老乡贤等在矛盾调处、民情联络方面的优势作用,在田间地头、村委大院等地点进行现场示范调解12次,当场制作司法确认文书8份,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诉讼成本和司法成本,切实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 三是建机制,发挥类案示范作用。即时归纳总结示范案件争议焦点、适用法理、调解要素等内容,形成示范调解指引,建立同类纠纷类推适用机制,引导更多的当事人参照示范案件达成调解,防止小纠纷发展为大事件,为重点项目建设平稳有序推进,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截至目前,此类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2%。 三、末端“跟踪回访+督促履行”,打开解纷“减压阀”,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一是案后回访固成效。立足村镇主平台,调解团队重点针对诉前示范调解案件,通过电话、上门、委托基层调解组织、村委会等方式,组织定期回访28人次,持续关注矛盾纠纷进展情况,主动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及时掌握潜在问题困难,一对一释法解惑,防止矛盾纠纷反弹,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 二是执前主动促履行。强化法庭执行助理与乡镇综治中心、村委会等综治力量协调配合,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12件,有效避免双方在履行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切实降低衍生案件,真正促进案结、事了、人和,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调解成功案件履行率达100%。 三是普法宣传重推广。调解团队配合征迁安置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产生的各类纠纷,选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大对诉前示范调解案件的宣传力度,通过以案释法,为群众普及非诉解纷优势、提供合理结果预期,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矛盾纠纷整体化解,实现化讼到无讼转变,助推诉源治理新格局。 |
||
|
||
【关闭】 | ||
|
||